真纯依旧
小三
“彦一,总编让你去一下!” 虽然是周末,可是对我们这些搞新闻的人来说,上帝的法则或是人为的规定,都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工作第一!”
又是老姐…… 我不情愿地从稿子上抬起头来。三天两头地拿我开刀,不是“观念太过保守”就是“读者口味不同”,今天看来也没法例外。
果然,刚走进总编室老姐的机关枪就开火了:“彦一你自己看看,你写的这叫什么东西!”
什么东西?怎么啦?我冲她拳头砸着的稿子扫了一眼,原来是我昨天才写好的高中篮球赛战报。
“彦一,你脑子是不是不开窍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有谁喜欢看你这些东西!”
“什么时代啦?”我不服气地瞪着老姐,明知故问。
“什么时代?NBA时代!”就知道,这话她一天起码讲50遍,“你看看人家《篮球杂志》是怎么办的,再看看《灌篮》……”
怎么办的?还不是“从创刊开始就用90%以上的版面去报道NBA赛况”“大量刊发欧美球星的精美图片”“每期发行量都在50万以上”……这些话早听得我耳朵起茧了,看来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
“给!”老姐砸过来一本杂志,躲闪不及被砸个满怀,“好好跟人家学学!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弟的份上……”
我抱着杂志溜出总编室。早已过了午饭时间,办公室里空无一人。
先去吃饭好了。随手把杂志往外套口袋里一丢,几分钟后我就来到了编辑部大楼附近的小吃街。今天吃麦当劳呢,还是快餐拉面?
“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弟的份上……”
叹了一口气。这话老姐也跟我说过不止一次了。也许吧,她当主编一天就能罩我一天。可是万一哪天换了头儿的话,恐怕全编辑部第一个滚蛋的就是我。靠老姐的关系进编辑部已经整整两年了,我能见诸铅字的最长一篇文章也不过是篇讲亚洲青年男篮锦标赛的百字短讯。不要说老姐有意见,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就这么厚着脸皮碌碌无为下去了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不是我不写,实在是我每一篇写青少年篮球的稿子都被主编老姐毫不客气地枪毙掉了。写NBA,
写NBA…… 可是,那些写NBA的稿子不外乎全是美国媒体的传声筒嘛!那样写我还算什么记者!
可是……我知道老姐也很为难,现在的新闻界已经完全不同于十年之前我们《篮球周刊》一枝独秀于篮球领域的局面。随着新闻政策的开放和对世界高水平比赛,特别对是美国NBA的不断了解,诸多篮球专业杂志像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出现。凭着信息灵,反应快,设计新潮,大量的读者群已经被他们纷纷吸引过去。在按过去的思路办下去,我们杂志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啊?”胡思乱想间,我不觉已经走过了小吃街,拐进了旁边一个不知名的小巷子里。
“什么嘛!”我气愤地砸了一下自己的头,“胡思乱想些什么啊,杂志是一定会办下去的……” 嗯,这里也有麦当劳,就在这儿解决好了。
我推门进了快餐店,店面不大,但人很多,每个餐桌背后差不多都有人在排队等位子。
“这位先生对不起,现在正是我们餐厅就餐的高峰时间,”还没容我转身,服务小姐已经笑容可掬地迎上来“请您稍候,实在对不起,我店近日就将收购隔壁的鱼住寿司店扩大店面,暂时还请您原谅……”
鱼住……寿司店?
我犹豫的站在这块破旧的招牌面前,除了一样的名字,它看上去一点也不像鱼住学长家那间风光的寿司店。高中毕业那年我们班是在那里聚餐的,宽大的店面坐百把个人都不成问题。眼前这间店,却窄小而陈旧,看起来黑乎乎的,在金碧辉煌的麦当劳旁边更显得无比寒碜。
管它是不是呢,反正,已经很失礼地从麦当劳里跑出来了,总不好意思再厚着脸皮回去,就在这里解决一下好了。想着,我推开了店门,店里静悄悄的,但很整洁,“有人吗?”
“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欢迎——”里间门帘一挑,一个高大而熟悉的身影。
“鱼住前辈!”
“是……彦一?!怎么是你?!”鱼住前辈紧走两步,“真的是你?!……我……”他两只大手攥住了围裙。
“前辈,你怎么会……”哎,我这张臭嘴,当了两年记者了,说话还是口没遮拦的,竟一点也没顾到前辈脸上的窘态,“前辈,我……”
“没什么彦一,”只是一刹那,前辈又恢复成了从前那个自信而豪爽的队长,“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咱们俩有六七年没见了吧,坐坐,我去弄壶酒,咱俩好好唠唠!”
“餐馆不好做啊!”菜摆齐了,酒斟上了,鱼住前辈一饮而尽,“到处是麦当劳,肯德基,日式快餐美式快餐,没有人肯花时间坐下来吃传统的日本料理了;有时间的人又嫌我的店不够档次……”他再干一杯,“原先的店面维持不起啊……老爸回老家了,说不想看着祖业就这么垮掉。我把店搬到这里,房租便宜些,可是太偏僻,总是好几天都没人上门……唉,看我一见面都跟你说些什么啊,不提了不提了,喝酒!你现在怎么样?”
“我……我还好……”我不知怎么去掩饰自己的尴尬,“我在《篮球周刊》当记者……”
“《篮球周刊》吗?好杂志啊!”前辈加一筷子菜给我,“吃菜!还打球?”
“我?不……”我手忙脚乱的去加菜,却碰掉了筷子;连忙俯身去捡,口袋里掉下一个什么东西,原来是老姐塞给我的《篮球杂志》。
封面上一个很熟悉的脸,得意地冲我微笑。
“哼,日本登陆NBA第一人吗?”鱼住前辈也凑过来看,“这小子,没有什么了不起……”
对了,想起来了,前两天就听说这期《篮球杂志》用了70%的版面来报道上周终于被NBA菲尼克斯太阳队选秀的日本篮球第一巨星,泽北荣治。可是杂志我一直还没时间认真看过。
“泽北访谈录……”
“日本篮球界的骄傲……”
“泽北登陆美利坚内幕……”
“日本篮球界掀起NBA热潮……”
哼,果然又是这些哗众取宠的标题,我不屑地信手翻着,忽然在一个角落里扫到了这样一行文字,“目前仍在NCAA联赛中努力拼搏的日本选手流川枫……”
是一篇回忆日本篮球选手登陆美国历程的短文,我一目十行地看下去,记者的资料搜集得很全,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名字,日本篮球登陆美国的先驱,谷泽,小野,山田……还有我无法忘记的……仙道……流川枫……
记者的笔调是简练的,流川枫的名字在文章里只出现这一次。毕竟他不是风光无限的泽北,在日本财团向太阳队提供了大量赞助之后终于得到了NBA球队的青睐。流川到美国已经五年了。五年,除了一身的伤病,他甚至还没有在大学联赛中拿到一个主力替补的位置。
“流川枫吗?”前辈凑过来看同一条消息,“那小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彦一你还记得吧,那时候他去美国也还是挺风光的,又上报纸又上电视的,没干出什么名堂,他是不会回头的……对了,仙道说他回来之前听说流川的家里一直在坚持让他回日本来继承公司,他死都不干……”
仙道?
“前辈,你看见仙道了?!”
“噢,是啊,”前辈的脸上泛起满意的笑容,“这小子,还跟以前一样,你找他找不着,他要想找你,就总有办法。那天他忽然跑到我店里来吃饭,吓了我一大跳……”
是啊,仙道是我心里始终难解的一个谜。高中二年级,就在我们选拔赛再次负于海南无缘全国大赛后不久,他随全家移民去了美国。两年后,日本的新闻媒体开始出现“大洋彼岸冉冉升起的篮球新星仙道彰”的标题。然而,就在全日本篮球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集中到在NCAA联赛强队杜克大学中占据主力位置的他身上的时候,两年以前,他忽然干脆的从篮球队里退出,从此在篮坛销声匿迹,让数支已经开始关注他的NBA球队大失所望。
“仙道,他在日本?在神奈川?”
“不……在东京和纽约之间两头跑……他现在是美国一家公司派驻日本的业务代表了。”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前辈笑了,“你应该明白的……这样吧,你自己去问他……”
“前辈?!”
“只要他在日本,每个周末他都会尽量过来的,”我紧紧跟着已经换上便服和球鞋的鱼住前辈 ,“你小子运气不错……”
走了十几分钟,面前竟是海。
“就是这里啊,彦一,”前辈看着我脸上惊讶的表情,“那边……”
哦,那边。顺着前辈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海边那块简易的篮球场,那块我在去大阪念大学以前都经常来业余训练的球场。场上,一群看上去只有十几岁大的国中学生正在跑动,运球,上篮;场边,两个高个子正在指导着他们的运球动作。看清楚了,仙道,那个脸上仍然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的人;他旁边的一个是……
“还认识吗?以前湘北的,三井寿。”前辈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那家伙没运气,好不容易复读考上大学,没念两年又把腿给摔断不能打球了……这群孩子就是他带起来的,他说他的梦想总要想办法来实现……”
梦想。
脑子里忽然出现许多画面。
与仙道单对单的流川枫;去美国之前鲜花簇拥的流川枫;摇头说我喜欢的是篮球而不是经商的流川枫……
输给海南后依然微笑的仙道;轻轻松松对大家说我家要移民了的仙道;
体力不支倒在赛场上的三井寿;住着拐杖艰难前行的三井寿;
面前正在向我们招手呼喊的仙道和三井寿……
“鱼住!”仙道招手。
“大个子快来啊!”三井把手围成喇叭。
“鱼住教练!”那群孩子,稚气未脱的声音。
“来了!”前辈的声音,竟有些激动,“走,彦一……”
和赤木刚宪赛后相拥的前辈;端着酒杯说守业艰辛的前辈;面前神采飞扬的前辈……
“前辈,鱼住寿司店还会继续开下去吗?”
“嗯?当然!”他的声音里没有一丝的犹豫,“过两年干好了,搬回原先的地方,我再把老爸接回来……”
我如释重负。
面前就是球场了:碧蓝的海,金黄的沙滩,五颜六色的球衣……我抬起头深深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仿佛从来没有发现过,天空是那样澄清,阳光是那样耀眼。
“彦一,一起来吧!”
好,脱掉外套,连同那本杂志一起狠狠的扔到沙滩上……姐,明天,我们该谈一谈。
“来了!”
我知道,我会做些什么。
|